8月21日炒股配资网站,社交平台出现了一架中国新型直升机的图像,引起了军事观察家的热议。
中国新型直升机试飞图像。
当这架复合共轴(Compound Coaxial)直升机第一次亮相时,距离中国第一架载人倾转旋翼机试飞图像曝光仅仅三天。这架直升机目前仍在进行试飞,型号未知,从外观上看,是美国公司S-97“突袭者(Raider)”的复制品。该机的试飞图像表明,中国正在考虑发挥这种复合共轴直升机的性能优势,获得比传统直升机更快的飞行速度,更强的机动性。
这种新型直升机,在中国有时被称为“未来高速直升机”,集成了一个共轴反转主旋翼,尾部配备了一个推进式螺旋桨,前者提供升力,而后者提供类似固定翼飞机的向前推力。较窄的机身、串联座椅和空气动力学设计表明,它具有在冲突环境中,执行侦察和轻型突击任务的能力。虽然它在外观上与西科斯基“突袭者”有着惊人的相似点,但在诸如固定式起落架、更粗壮的尾部和简化的机身设计等细节表明,它仍处于研发的初始阶段。“突袭者”将发动机尾喷口设置在主旋翼下方并朝后,有助于减少阻力和热信号特征。相比之下,中国原型机的尾喷口位于机身两侧,介于主旋翼和尾梁之间,这是一种可能会影响到气动外形和控制红外信号的较粗糙设计。
注意:本文为综合外国军事作者对中国新型直升机的评论,仅为将其看法进行分享,并不代表本人证实和支持其观点,请大家理解。
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S-97“突袭者”。
此次曝光的图像展示了这架直升机的飞行状态,许多人都会立刻发现其与S-97的密切联系。最重要的是,这架新型直升机采用了相同的四叶共轴反转主旋翼(看起来像刚性设计)和推进式螺旋桨。并且看起来这架直升机的外形尺寸与S-97“突袭者”几乎相同,具有相同的蝌蚪式机身和可收放起落架。与S-97一样,配备了一个相对较大的水平尾翼,水平尾翼两端还有垂尾。只不过垂尾的设计有所不同,大部分在水平尾翼上方,而非S-97那样几乎都在下方。
中国新型直升机试飞图像,远处有一架直-8/18直升机。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款与西方外观设计极为相似的飞行器。在直升机领域,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20就被广泛认为是对H-60/S-70“黑鹰”/“海鹰”的仿制型号,而中国的FH-97无人机看起来就像是XQ-58A“女武神(Valkyrie)”的翻版。虽然指责中国模仿现有的西方设计过于简单粗暴,但美国确实多次指责中国窃取航空航天防务承包商的详细设计信息。
无论中国这架新型复合共轴直升机可能采用了哪些西方技术,中国现在进军该领域,并如此直接采用S-97“突袭者”的设计,这一点很值得玩味。
西科斯基X-2技术验证机。
西科斯基S-97“突袭者”原型机是该公司X-2和X-49验证机的衍生型号,作为更大的“突袭者X(Raider X)”80%比例原型机,重约6.35吨。在试飞中,飞行速度超过370千米/小时,远远超过了传统直升机的最高速度。“突袭者X”的机头更尖,并采用前三点起落架,但两者的其他设计基本相似。
接近完成的“突袭者X”直升机。
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突袭者X”,与贝尔公司“360不屈(360 Invictus)”竞争美国陆军“未来武装侦察直升机(FARA)”计划。后者是一款传统设计的单旋翼直升机,配备倾斜的涵道尾桨。FARA填补OH-58D“基奥瓦勇士”退役后,造成的武装侦察直升机的空白。目前,该任务由RQ-7“暗影”、MQ-1C“灰鹰”无人机和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联合执行,美国陆军甚至希望FARA取代现役的部分AH-64,但该计划已于2024年初取消。
S-97“突袭者”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刚性旋翼,让共轴反转主旋翼高度显著降低。
S-97/“突袭者X”和中国新型直升机复合共轴构型的核心在于共轴反转刚性主旋翼和尾部的推进式螺旋桨,取消了结构脆弱、容易损坏的尾桨。推进式螺旋桨可以实现爆发式加速和减速,提高机动性,并实现更高的巡航速度。与传统直升机相比,航程也将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如倾转旋翼机。同时,这种复合共轴直升机可以做到向前飞行时机头朝上,也可以向后飞行时机头指向地面,S-97“突袭者”经常展示围绕一点进行机头朝下盘旋能力。
注:传统直升机在向前飞行时,机头必须朝下,让主旋翼提供推力,向后退时,机头则朝上。这种姿态规律无法改变。
S-97“突袭者”在试飞过程中,展现出远优于传统无人机的机动性。
这种复合共轴直升机还能在保持机身水平的状态下,以最高速度飞行,而传统直升机必须机头朝下才能向前加速。在向前飞行时,可以启动推进式螺旋桨,同时降低主旋翼转速使其作用更像机翼而非旋翼,从而减少阻力并提高飞行速度和燃油效率。复合共轴直升机的主旋翼在旋转时可以全向提供升力,而传统直升机的主旋翼只有在部分旋转过程中产生升力。
SB>1“无畏”(左)与UH-60“黑鹰”(右)的对比。
更高的飞行速度有助于提高生存力,有助于减少暴露在敌方火力威胁的时间。同时,更高的飞行速度也可以缩短部队抵达战区的时间,并能够通过高速性能摆脱敌方的威胁。
西科斯基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无畏X(Defiant X)”是美国陆军“未来远程突击飞机(FLRAA)”计划的有力竞争者,该计划将取代部分UH-60“黑鹰”机队。“无畏X”与S-97/“突袭者X”拥有相同的基本构型,但重量增加到13.6吨。
西科斯基“无畏X”复合共轴直升机渲染图。
最终,“无畏X”在FLRAA计划中败给了贝尔公司的V-280“勇气(Valor)”倾转旋翼机。这意味着西科斯基的复合共轴直升机目前在美国陆军规模更大的“未来垂直起降(FVL)”计划(包括FARA和FLRAA)的小型和中型项目中,尚未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倾转旋翼机已经开始进行试飞。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复合共轴直升机概念已死,中国新型直升机的亮相恰逢其时,显然,中国也认为该构型值得探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第一款载人倾转旋翼机已经被证实正在进行试飞。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传图展示了X2技术验证机和S-97的发展关系。FVL中型、FVL轻型计划分别更名为FLRAA和FARA。
这反映了美国在FLRAA设计理念上的竞争,可以想象,中国可能会在复合共轴和倾转旋翼构型之间做出抉择,以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下一代旋翼机的最终型号。当然,中国也可能同时装备两种不同构型的旋翼机,以发挥不同的作用。由于现在亮相的机型很可能只是技术验证机,因此其中一种或两种机型还可能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就像西科斯基公司借鉴S-97的设计,先后推出“突袭者X”和体型更大的“无畏X”一样。
俄乌武装冲突中,被击落的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
中国军队如何思考旋翼机在战场上的未来,同样让人非常感兴趣。由于薄弱的生存能力,旋翼机的重要性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争论热点,俄乌武装冲突中,双方损失的大量直升机更激化了这样的争论。俄乌双方大量装备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MANPADS)都击落了为数不少的各型直升机,而低端无人机似乎正在争夺军用直升机的部分任务。
中国075型两栖攻击舰。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能够更好地在冲突爆发之前,预先部署好旋翼机部队。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与美军相比,其支援部队、给养和补给路线都更靠近前线。即使在和平时期,中国也需要向偏远地区运送物资,所以需要大量旋翼机。同时,中国还拥有日益壮大的两栖攻击舰队,这些舰艇将成为部署先进旋翼机的理想平台。
直-20直升机,短翼挂载KD-10反坦克导弹。
中国深知在缺乏常规跑道的情况下,维持战时行动能力的必要性,而直升机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即使复合共轴直升机具有更高的飞行速度和灵活性,仍然在现代战场上容易遭到攻击,因为现代战场拥有多层防空系统。直升机在执行攻击和侦察任务时,生存能力与直升机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关联越来越高。所以,中国下一代量产型旋翼机装备的武器和传感器种类与机身设计同样重要。
中国新型直升机试飞图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如何看待未来战场上载人旋翼机与各种无人机之间的平衡。中国已经在研究载人或无人倾转旋翼机的潜力,中国向无人机系统的巨大转变,很可能使无人机系统与载人直升机一起,在协同作战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关于中国新型复合共轴直升机的问题多于答案,未来的用途和设计依据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正在探索能够使飞行速度达到传统直升机两倍以上的旋翼技术。
译者按:
8月21日,午觉醒来就发现微信群里出现了这种新型直升机的照片,恍惚间觉得是S-97。朋友问,这是哈尔滨、昌河,还是景德镇,本人立刻觉得自己距离“军盲”更近了一步。今天综合多篇外国军事作者的文章,希望与大家分享他们的一些观点。最后说一下本人的一些看法。这架直升机最重要的技术体现在主旋翼桨叶上,刚性旋翼让共轴反转旋翼更加紧凑。并且桨叶尖端有修形,推测有利于降低噪音。这方面的技术进步,是外国作者没有提及的。
易云达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